-
【南京招商】江苏民航旅客吞吐量创新高 7大机场迈入百万级梯队
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招商引资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江苏省航空运输业迎来跨越式增长。最新数据显示,全省9家机场年度旅客吞吐量突破3700万人次,其中7家机场跻身百万级行列,数量领跑全国。国际航线网络加速拓展,助推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提升。 一、航空客运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 江苏省民航运输量在统计年度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旅客吞吐量较上年增长超两成,增速位列华东地区第一。南京禄口机场作为区域核心枢纽,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苏南硕放机场跨入500万人次梯队,标志着区域航空市场分层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淮安涟水、扬州泰州等支线机场增速尤为显著,最高增幅达七成,反映出江苏省"干支联动"战略成效显著。 二、百万级机场集群规模全国居首 统计年度内,江苏省百万级机场数量由5家增至7家,新增扬州泰州和盐城南洋两家机场。这一变化使江苏省成为全国百万级机场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凸显出航空运输网络的均衡发展态势。常州奔牛、南通兴东等既有机场保持稳定增长,徐州观音机场作为淮海经济区重要节点,持续发挥区域辐射作用。 三、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持续增强 国际航线拓展取得重大进展,全年新增19条跨境航线,包括首条直通北美洲的南京至温哥华洲际航线。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其中纯国际航线客流增速超六成,表明江苏省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货运领域同步发展,全年航空货邮吞吐量实现稳步增长,为高端制造业和跨境电商提供重要支撑。 四、立体交通网络赋能区域发展 江苏省通过强化空铁联运、空陆衔接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有效放大机场枢纽效应。南京禄口机场T1航站楼改造完成,苏南硕放机场扩建工程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扩容为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多地通过完善临空经济区规划,推动航空运输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了全省营商环境。 当前,江苏省正以民航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通过提升航空枢纽能级、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持续增强区域经济要素流动效率。未来随着新一轮机场改扩建工程实施,江苏民航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5-07-25
-
【南京招商】新疆特克斯农牧产品南京展销成果丰硕 签约助力乡村振兴
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举办的特色农牧产品展销活动中,新疆特克斯县通过招商引资成功签下多笔农牧产品购销协议。此次活动由特克斯县人民政府联合南京市餐饮商会等单位共同主办,通过订单农业、产销对接等模式,推动特克斯优质农牧产品进入东部市场,实现签约总金额2450万元,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特色产品集中亮相拓宽销售渠道 特克斯县组织当地蜂蜜、黄芪、树上干杏、薄皮核桃等特色农产品以及优质牛羊肉参加展销。喀拉峻草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的农牧产品,以其优良品质受到南京采购商青睐。活动现场设立专门展区,通过产品展示、品鉴体验等方式,让南京消费者直观感受特克斯农牧产品的特色优势。 二、创新订单模式保障农户收益 参展企业创新采用"先付款、后种养殖"的订单农业模式,提前锁定采购价格和规模。其中,某食品企业一次性签订100万根玉米和3000只鹅的采购协议,通过契约化合作降低农户种植风险。这种产销对接新模式既保障了农产品销路,又稳定了农户收入预期,得到当地生产者积极响应。 三、产业协作深化对口支援成效 南京市江宁区对口支援特克斯县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将产业帮扶作为重点。通过组织餐饮企业研发特色菜品、建立稳定采购渠道等措施,推动特克斯牛羊肉进入南京市场。数据显示,在短短两个月内,特克斯牛羊肉在南京市场的销售量就达到近50吨,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四、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此次活动不仅促成即时交易,更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多家南京餐饮企业与特克斯县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计划持续采购275吨牛羊肉。相关单位表示,将通过建立产品溯源体系、完善冷链物流配套等措施,确保特克斯优质农牧产品稳定供应东部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帮扶模式。 此次展销活动充分展示了特克斯县农牧业发展成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起产销两地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出有效路径。
2025-07-25
-
【溧水区招商】南京溧水获评国家体育示范基地 12个重点项目签约助力产业升级
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近日举行的体育产业推介活动中,溧水区正式获授“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并成功签约12个体育产业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超260亿元,标志着当地在体育领域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活动展现了溧水区以“健康溧水”为引领,通过政策支持与产业融合,推动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 一、国家级示范基地落地体育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溧水区近年来通过持续优化体育产业生态,已吸引600余家相关企业入驻。2023年,当地以国际赛事为突破口,成功举办全球首届街舞锦标赛、环溧水自行车赛等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其中山地半程马拉松赛连续五年获得中国田径协会A类认证。国家体育总局此次授牌,进一步强化了溧水在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的核心地位。 二、多元项目签约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此次集中签约的12个项目涵盖赛事运营、装备制造、休闲服务等领域。重点包括冰雪运动综合体、智能体育器材研发基地等,计划打造“四季赛事品牌”体系,形成“春夏季水上运动、秋冬季山地户外”的特色布局。部分项目将联动养老、教育等产业,建设运动健康主题示范区。 三、政策与服务双轮驱动优化营商环境 溧水区提出“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针对体育企业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简化审批流程。当地已出台土地、税收等配套政策,支持企业参与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数据显示,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区域GDP比重逐年提升,2022年达到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长三角一体化下的体育经济新支点 依托南京都市圈区位优势,溧水区规划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重点开发山地、水域运动资源。未来三年计划引进30家以上体育培训机构,培育本土体育品牌,目标形成超百亿规模的产业集群。此次示范基地建设,将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2025-07-25
-
【浦口区招商】浦口府院联动破局企业债务危机 亿元重整案激活营商环境新动能
在南京市深化招商引资与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浦口区通过政府与法院协同机制,成功引导一家负债超亿元的建筑装饰企业完成重整。这一案例成为当地落实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后的标志性事件,既保障了债权人权益,也为困境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制度样本。 一、企业困境与府院联动机制启动 南京王者之风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浦口区唯一拥有国家一级装饰资质的新三板企业,因经营决策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2023年前后,企业涉及诉讼案件逾百起,债权人超过200名,债务规模达亿元级别。面对可能引发的区域性经济风险,浦口区政府与法院立即启动府院联动预案,组建专项工作组介入协调。 二、分类施策构建债务化解路径 在重整过程中,浦口区法院依据《企业破产法》创新采用"预重整"模式,指导企业先行与主要债权人达成谅解协议。政府部门则牵头税务、市监、金融监管等多方力量,针对不同性质债务制定阶梯式清偿方案:优先解决职工工资及社保欠款,其次处理有抵押物债务,最后协商普通债权分期偿付。这种分类处置方式在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上获得87%表决通过率。 三、政策赋能与信用修复双轨并行 2023年9月《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颁布后,浦口区率先运用政策工具包:一方面通过"信用承诺制"暂缓执行部分行政处罚,另一方面协调金融机构将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重整计划明确要求企业在三年内完成主营业务重组,同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税务部门还依法减免了历史欠税产生的滞纳金,累计减轻负担数百万元。 四、长效机制护航区域经济发展 该案例推动浦口区建立三项常态化机制:一是设立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席会议,二是开发"智慧破产"案件管理系统,三是组建由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构成的破产管理人库。数据显示,2023年浦口区通过类似机制已化解不良资产近5亿元,盘活闲置土地厂房超过3万平方米。 此次重整不仅避免了200余个债权人权益受损,更保留了当地建筑装饰行业的优质资质资源。专家指出,这种政府主导风险预警、司法提供制度保障的联动模式,为化解重大债务风险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经验。
2025-07-25
-
江苏智慧海洋产业联盟落户南京助力海洋经济招商引资
在南京市徐庄高新区举办的江苏智慧海洋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智慧海洋论坛,旨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推动招商引资,加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此次活动聚焦智慧海洋工程建设,吸引多方主体参与合作,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 一、联盟成立背景与国家战略呼应 江苏智慧海洋产业联盟的成立源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地方发展海洋经济的迫切需求。2024年举行的大会标志着该联盟正式启动,其在江苏经济发展规划中扮演关键角色。国家政策支持下的智慧海洋工程被视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应对全球海洋挑战的核心举措。江苏拥有丰富的沿海资源和产业基础,联盟通过协同创新机制,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推动海洋经济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转型。 二、组织架构与核心功能实现 该联盟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自愿组成,以非营利合作方式运行,重点强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服务创新。2024年举行的论坛在南京徐庄高新区聚集了多个主体,涉及智慧技术应用、海洋装备升级和绿色海洋发展等领域。日常运作由省级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指导和资源支持,确保各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联盟功能包括促进产学研融合、制定行业标准,并通过公共平台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从而吸引更多外部投资。 三、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协同效应 联盟落地南京的直接益处在于强化招商引资效果。2024年活动中推出的智慧海洋项目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借助徐庄高新区的区位优势和企业集群效应。产业升级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海洋监测、资源开发中的应用,降低项目风险并提升回报率。通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联盟协助地方形成"智慧+"产业生态,预计将带动就业增长和区域GDP提升。江苏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其招商引资战略由此转向技术驱动型模式,响应全球海洋经济新趋势。 四、未来展望与社会经济影响 联盟的未来规划包括扩展国际合作和深化科技应用,以2024年论坛成果为基础持续举办年度活动。目标是通过技术输出和政策引导,打造江苏成为全国智慧海洋高地,这将在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生态风险。社会经济影响体现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特别是支持沿海市县的乡村振兴和人才引进。智慧海洋建设的可预期成果包括产业融合深化、创新活力释放以及招商引资规模扩大,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2025-07-25
-
【南京招商】南京新研智能机器人亮相工博会展示创新成果
在南京首批备案新型研发机构中,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携多款智能机器人产品亮相上海工博会,展示了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成果。此次发布会不仅呈现了协作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高效应用,还推出了一款具备自主导航功能的无人清洗车,展现了南京在智能装备研发与招商引资方面的强劲实力。 一、协作机器人展现工业场景应用潜力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在工博会现场设置了多个应用场景,展示了协作智能机器人的多样化功能。在乱序码垛场景中,机器人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实现精准定位,能够自主抓取工件并调整垛型,完成柔性化、高精度的码垛作业。灯具装配自动化线则通过5台协作机器人协同作业,利用电动夹爪、真空吸盘等夹具完成灯框、导光板等物料的精准装配与锁固,最后实现自动下料码垛。这些应用充分体现了协作机器人在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方面的优势。 二、无人清洗车融合智能导航与多功能拓展 此次发布会推出的无人清洗车搭载了高性能激光雷达和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能够根据用户设定的路径自主导航并完成地面清洗任务。该设备具备智能避障功能,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物时会主动绕行,若检测到移动物体则会暂停作业直至障碍物离开。此外,无人清洗车还可根据客户需求集成消毒、灭菌等功能,未来还将拓展人机交互能力,实现问路、咨询等便民服务。 三、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智能制造技术落地 作为南京首批备案的新型研发机构,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依托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致力于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此次展示的智能机器人产品不仅具备高精度、柔性化等特点,还能适应复杂工业环境,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所通过工博会这一国际化平台,进一步扩大了技术成果的市场影响力,助力南京智能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智能机器人技术助力产业升级与招商引资 南京近年来积极布局智能制造领域,通过政策扶持与资源整合,吸引了一批高端研发机构与企业落户。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成果,不仅为本地制造业注入了创新动能,也为南京的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南京将继续深化智能装备产业链建设,推动更多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进一步提升城市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025-07-25
-
建邺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40个重大项目助推产业升级
在南京金洽会河西·建邺专场活动中,该区成功签约4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超500亿元,涵盖金融、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领域,标志着区域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活动以“数链全球”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推动产业链与创新资源深度对接,进一步巩固建邺区作为长三角数字经济高地的战略地位。 一、聚焦八大产业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活动期间,建邺区重点推介了金融服务业、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主导产业方向。作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该区网络零售额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南京市前列。此次签约项目中,数字经济类占比超三分之一,包括多个科技研发平台和数字化服务平台,与区域“四新”行动规划高度契合。 二、直播电商联盟成立构建产业生态闭环 江苏省电子商务协会在活动现场发起成立直播电商产业联盟,旨在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直播经济规模化发展。建邺高新区直播基地将作为核心载体,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培训服务。这一举措强化了该区在数字营销领域的优势,为传统商贸转型注入新动能。 三、重大项目集中落地强化产业集聚效应 签约项目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8个金融类项目将助力河西金融集聚区建设,4个总部项目涉及跨国企业区域中心。部分项目已纳入省级重点产业项目库,预计带动超万人就业。活动现场同步设置了商务洽谈区,促成数十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四、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 建邺区通过“非接触式”招商等创新举措,持续提升投资便利度。相关部门推出全流程代办服务,针对重大项目成立专项工作组。数据显示,该区近年来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超百家,形成金融与科技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
2025-07-25
-
【南京招商】南京市长妙解T3项目深意 政企联动布局智慧出行新生态
在南京市近期举行的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T3出行项目以超百亿元投资规模落户江宁开发区,引发业界关注。当地政府负责人以三个英文关键词拆解项目战略价值,凸显政企协同推动产业升级的创新路径。 一、聚合效应重构出行产业格局 该项目由国内三大汽车央企联合多家科技巨头共同发起,整合了整车制造、数字技术及金融服务等跨领域资源。政府公开信息显示,此类深度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行业壁垒,通过共享数据平台与供应链体系,形成覆盖研发、生产、运营的全链条生态。签约仪式上提及的“乘数效应”正源于参与方在智能网联、新能源等核心技术上的互补优势。 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标杆实践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移动即服务”模式加速演进,该项目的落地被视为制造业转型的典型案例。官方文件指出,项目方将依托南京智能汽车产业基础,构建车辆定制化开发、出行平台运营一体化体系。这种从产品交付转向场景服务的探索,与南京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三、政策赋能培育新经济试验田 地方政府在项目推进中提供了场景开放、数据对接等专项支持。公开报道显示,江宁开发区已配套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并出台专项政策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这种“先行先试”的机制设计,为创新商业模式提供了合规发展空间。 四、国家级平台重塑行业标准 项目运营方披露,其核心定位是打造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高品质出行平台。行业分析认为,央企主导的联合体入场,将推动网约车领域在数据安全、车辆准入等方面建立更严格规范。南京作为项目总部所在地,有望成为智慧出行产业规则制定的重要参与方。 此次政企合作项目通过资源重组、模式创新与制度突破的三重探索,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范式。多方共建的产业生态或将重新定义未来城市出行服务的价值维度。
2025-07-25
-
宁企创新直播模式助力云上广交会招商
在全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持续深化线上模式,为国内外企业搭建高效招商引资平台。作为官方合作伙伴,南京企业中国制造网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推出"霸屏直播"等多元服务,助力参展商与采购商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精准对接。 一、数字化平台升级赋能云端会展 第128届广交会期间,中国制造网对线上专区进行全方位技术迭代,构建包含机械制造、消费电子等九大行业的虚拟展馆。平台特别联合江苏省、湖北省、安徽省商务部门打造区域特色展区,集中展示长三角和中部地区产业链优势。通过智能算法匹配和三维立体展示技术,实现展品24小时可视化呈现。 二、创新交互模式重构贸易场景 平台首创"直播+会客厅"双轨模式,其中沉浸式直播功能支持多语言实时解说与产品演示,而加密会客厅则保障商务谈判的安全性。这种设计既还原线下展会互动体验,又解决跨国沟通的时差难题。数据显示,新型交互方式使买卖双方平均洽谈时长提升约40%。 三、全球化营销网络扩大辐射范围 依托多年积累的海外渠道资源,中国制造网启动跨国推广计划,通过本土化运营的12个小语种站点及主流社交平台进行精准引流。在欧美、东南亚等重点市场开展线上推介会,提前锁定专业采购群体。平台大数据中心动态调整推广策略,确保信息触达实效性。 四、生态化服务体系保障交易闭环 从云端展示、智能匹配到电子签约、跨境支付,平台构建全流程数字化贸易链路。特别开发供应商信用评价系统和产品溯源功能,增强采购商决策信心。通过与物流、金融等第三方服务商的数据互通,显著降低跨境交易综合成本。 本届广交会的实践表明,线上会展模式已从应急措施发展为成熟业态。中国制造网等平台企业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服务生态,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未来随着5G、VR等技术的深度应用,云端会展将创造更多价值连接可能。
2025-07-25
-
【雨花台区招商】雨花开发区优化服务助力重大项目落地提速
在南京市雨花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中,提升服务效能成为推动项目落地的核心引擎。通过系统化培训、精准化政策解读和全流程服务优化,园区成功吸引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入驻,同步加速存量企业转型升级,构建起宜产宜居的现代化产业生态。 一、专业化培训赋能企业合规发展 雨花经济开发区组织市场监管领域专题培训,覆盖园区128家企业,重点解读知识产权保护、广告合规管理等政策要点。此类培训针对性解决企业在商标注册、专利申报中的实操难题,同时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意识。据公开信息显示,园区已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定期收集企业诉求并纳入服务改进清单,2023年累计解决企业注册审批、资质申报等共性需求逾百项。 二、全链条服务加速重大项目落地 在项目推进层面,雨花经济开发区实行"一项目一专班"机制,为原力动漫、艾乐德电子等项目提供从土地摘牌到施工许可的全周期代办服务。公开报道指出,园区通过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创新举措,将重点产业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长压缩30%以上。针对钟星消防、骐坤贸易等用地项目,开发区协同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雨花台分局提前介入方案审查,实现"拿地即开工"模式常态化运行。 三、产业载体升级集聚发展动能 作为软件谷西园重要组成部分,雨花经济开发区重点提升数字出版基地、汽车商贸区两大产业载体能级。数字大厦通过定制化招商政策吸引文化科技企业集群入驻,2023年实现载体出租率达95%以上。在盘活存量资源方面,园区通过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将闲置厂房改造为智能制造孵化基地,同步引导传统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公开资料显示,此类举措已推动园区亩均税收年增长率保持两位数提升。 四、长效机制构建优质营商环境 雨花经济开发区将营商环境优化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建立"企业诉求-部门响应-督查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园区经济发展部数据显示,通过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人才招聘专场等活动,2023年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等难题超200件。在南京市开展的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中,园区在政策透明度和执行效率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市省级开发区前三。 通过系统性服务提升,雨花经济开发区已形成"培训赋能-服务提速-载体升级-机制保障"的四维驱动模式。这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方法,不仅促成重大项目高效落地,更推动园区向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持续迈进。未来,园区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南京市建设重要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布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5-07-25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